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宗教工作宗教工作
佛教在北美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26作者:来源:点击:
日前,由中国佛教协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加美佛教论坛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圆融中道,持久和平”,与会者围绕“菩萨信仰与人间生活”“菩萨精神与世界和平”“佛教文明与文明对话”3个论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论坛最后通过了《和平宣言》,“真诚呼吁中、加、美三国佛教徒秉持中道圆融的智慧,继承先贤的弘法誓愿,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弘扬慈悲喜舍的精神,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推进世界各国的平等合作,为世界永久和平而共同努力。”
佛教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之一,近代以来也在欧美等西方社会得到传播和发展,中加美佛教论坛的召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19世纪开始,西方学术界对包括佛教在内的东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介绍。19世纪末,东方文化已经开始主动加强向西方社会的传播,斯里兰卡的达摩多罗创办的摩诃菩提学会,在英、德、美、澳等地建立分会或传教中心,出版各种传教资料,创办佛学院,影响颇大。20世纪以来,铃木大拙等日本学者用英文写作,向西方社会传播禅宗理念,影响广泛。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教活动也非常活跃。不过,总体来讲,西方社会的佛教徒人数较少,且主要以东方移民、侨民为主。
北美相比欧洲,没有古老的宗教历史传统,更加开放包容,佛教发展更为迅猛,也更具现代社会的特征。美国佛教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00多年,粗略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美国接触佛教比较晚,最初不是从亚洲,而是从欧洲间接获得佛教知识的。1844年,《妙法莲华经》的部分章节由法译本转译为英文,美国高校东方学研究中开始出现涉及佛教的文章。1893年,美国芝加哥召开首届世界宗教会议,很多美国人才第一次面对面地接触到来自日本、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的佛教僧侣。
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19世纪后半叶,大量中国和日本移民进入美国。他们开始在美国、特别是西海岸建立起佛教寺庙(美国首座寺庙建于1853年的旧金山)。从19世纪末开始,由于《排华法案》等原因,中国移民大量减少,中国人建立的佛教寺庙数量开始下降,而日本人建立的佛教寺庙的数量却在不断增长,因为日本移民大量增加,加之日本移民常常带有妻子(早期的中国华工多是只身前往),有利于后代的繁衍、信仰习俗的传承。同时,当时的日本政府也特别鼓励日本各佛教宗派派遣布道师去海外传教,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则是日本传教的重点。20世纪上半叶,日本佛教开始在美国社会产生影响,像用英文写作、宣传日本禅宗的铃木大拙,就吸引了大量的美国人,成为禅修的忠实信徒。
第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佛教得到长足发展。一是“二战”后大量的亚洲裔移民不断涌入美国,另一方面则是“二战”后所谓“垮掉的一代”不再认同西方的主流价值观,而是对包括佛教在内的东方神秘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越来越多的本土美国人开始皈依佛教或者对佛教特别是禅修感兴趣,“美国佛教”开始形成。
西方社会中的佛教,没有历史的包袱,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非常强,同中国的“人间佛教”、东南亚的“入世佛教”有异曲同工之妙。北美佛教向我们展示了今后佛教在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