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宗教工作宗教工作
广元天主教:于细微处为天主教中国化增光添彩
发布时间:2018-07-10作者:来源:点击:
雨后初霁的四川广元小寺山,云雾缭绕。山头上,白色的天主教堂旁边是王良佐史料陈列馆,山腰上是王良佐神父墓。在满目青山的映衬下,一切显得格外圣洁。
1950年11月30日,小寺山教堂神父王良佐带领500余名教友,发布《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宣言》。宣言中说,“建立自传、自治、自养的教会,以适应中华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振兴的伟大时代,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建设新中国中,践行教义教规,传承和发展教会。”
宣言在当年12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后,犹如一声春雷。广元天主教在中国天主教界擎起了一面爱国爱教的旗帜,为天主教中国化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如今,王良佐的后继者,4位神父、2位修女,牧养分属8座教堂的2万余名教友,“自传、自治、自养”,笃行仁爱、作光作盐,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融入社会,于细微处为天主教中国化增光添彩。
润物无声 助力山村脱贫
雨水刚刚冲刷过位于山腰的板桥村,路边菜地里,黄花菜在娇美生长。
7月1日上午10时许,板桥村正在装修的天主教堂旁,20余位老人在神父潘洪恩的带领下,做着礼拜。“我们板桥村是教友村,村民从一出生就自然接受洗礼。我们教友村人心齐、讲团结,于2017年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板桥村老人杨春良对记者说。
天主教在荣山镇板桥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退休小学教师周益宝老人说,自己就是在村里教堂启蒙识字诵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王良佐神父在村里开展教务活动。潘洪恩告诉记者,他和老神父王良佐都是从绵阳市游仙区柏林镇王家湾天主教村里走出来的。1948年10月,王良佐到此村任本堂神父。板桥村坐落在一个狭窄的山沟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200多户人家。因交通落后,自然生产条件差,于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近两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下,村里脱贫了。”杨春良说,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100多个老人留守在家。村里的天主教堂给老人们提供了活动场所,他们做完礼拜后,就一起做饭、聚餐、聊天,排遣儿女长年不在身边的孤独和寂寞。
跟随着潘洪恩神父的脚步,我们走进了板桥村7组的李光俊家里。李光俊和妻子何军华住在新建的砖瓦平房里。何军华见到潘洪恩神父,欢喜得像个孩子,连连说:“神父你来了,你来了!”她患恶性肿瘤截肢,家里因病致穷。从2014年8月起,广元教会协助地方政府定点帮扶这家人。
板桥村7组的朱秀英,这位因病而口齿不清的六旬农妇激动得泪光闪闪,忙不迭端椅子到院子里请客人坐。周末放学在家的小孙子骑着儿童自行车在院子里绕来绕去,挂着铃铛的看家狗儿默默地看着我们。这一家也是教会协助定点帮扶的建档贫困户。想来是潘洪恩神父经常到这家来送“爱的礼物”,狗儿见了他太熟悉,也不汪汪吠叫了。
“每次做完弥撒后,都要去看望村里的贫困户、病人,这是神父的职责。”潘洪恩神父说。
在板桥村半山腰的山谷上,记者看到教会帮助修建的饮水工程。“教友村可以率先脱贫,教会要让群众安居乐业。”潘洪恩神父告诉记者,为配合当地政府对板桥村脱贫致富、建设康养生态旅游的风貌改造,广元教会投入资金,正在对村里的天主教堂进行内外改造。
近年来,广元教会团结国内外友人,把慈善公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持续帮助教堂所在地的村、社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先后投入资金及物资超过500万元。每年资助30余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现在,广元教会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参与扶贫攻坚。
春风化雨 帮建和谐乡村
6月30日下午,群山环抱中的大滩天主教堂里,刘志良神父正在准备晚上要举行的弥撒。刘志良神父感觉到记者有一丝诧异,便告诉记者:“大滩天主教堂的弥撒都是在周六晚上举行。大山里交通不便,来教堂最远的要花4个小时,为了方便教友往返,神父和众教友协商,安排在周六晚上,教友次日早上再回家。”
2011年,毕业于中国天主教最高学府——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刘志良神父,来到70年前王良佐曾经兼任本堂神父的大滩天主教堂,开始了“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教堂大门上小篆体的楹联、客厅挂着的字画……如今,大滩天主教堂已成为一座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美丽乡村小教堂。
平日里,一只猎狗陪伴着刘志良神父和涂良碧修女。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里,他们默默地为教会侍奉,发挥出神职人员的社会价值。
刘志良神父告诉记者,刚来大滩天主教堂时,300多户教友家庭,他和涂良碧修女跋山涉水,挨家挨户走访了个遍,了解教友的家庭生活情况。有没有赌博的、酗酒的、不讲卫生的、大男子主义的、闹离婚的、不孝顺父母的、债台高筑的、因病致贫的,哪些家庭需要教会指导、帮助解决问题的,他们都一一作了梳理。
80多岁的村民周金发(化名)家离教堂有两个半小时的山路。在刘志良神父看来,这家的情况比较复杂。为了解决他家的一些问题,刘志良神父在过去一年中家访了8次。付出终有回报。让刘志良神父感动的是,现在,这家人债还清了、夫妻和睦了、儿女孝顺了、庭院干净整洁了。有客人来时,嫁过来50多年的老奶奶,第一次能上桌与家人、客人一起吃饭。
风雨无阻的家访,神父修女的“谦卑”,帮助村民走出家庭生活低谷,养成村民好习惯、好风气,改善村风村貌,大滩天主教堂无声地服务于当地乡村建设。
“我们教职人员一言一行,都在要求传递正能量,努力发挥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村民也能感受到教会的付出。”刘志良神父说。
大爱无言 关怀困苦人群
7月1日下午,家住广元市城区的李玉珍,拎着牛奶走进了广元市某医院的住院楼。待护士们开了好几道铁栏门锁,李玉珍才得以进入老年病房里,看望在这里的96岁老人陈奶奶。
陈奶奶瘦弱地躺在病床上,一见到李玉珍,眼睛便亮了。近10来年,李玉珍牵头广元天主教会爱心组,定期探望这里的老人,为他们理发,送上关爱。
在广元市某医院旁的智障流浪者安置点,工作人员打开了紧闭的门。满院子的智障流浪者或坐或站,或互相嬉笑打闹。
一见到李玉珍、潘洪恩神父、佟珍艳修女的到来,院子里的姑娘小伙们都跑过来,喜笑颜开甜甜地打招呼:“孃孃好”“爷爷好”。他们一会儿要拥抱李玉珍,一会儿又要与潘洪恩神父、佟珍艳修女照相合影,还说“爷爷下次给我们带苹果,孃孃给我们带裤子和裙子!”神父修女一一应承了。
这只是广元天主教爱国会关爱弱势人群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广元的神长教友还坚持对康复村麻疯病人进行精神安慰与物质生活的关爱,探望慰问广元的朝天曾家山、青川和剑阁的麻风病康复村,捐资捐物累计价值超过100万元。神父在专业志愿者的指导下,亲手为麻风病人换药。2017年,4位神父个人用于探访慰问老弱病残者达3万余元,联系并组织教友为重病患者捐款4.5万元。
“这些不过是尽基督善牧之责服务社会。”潘洪恩神父说。
|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