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蒙古语文蒙古语文
现代牧场引领内蒙古牧民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8-06-28作者:来源:点击:
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苜蓿开着紫色的小花,大型自走式悬臂喷灌机正在浇灌草场;羊群围在两个圈舍里,传送带自动给羊投食喂料;库房里,打草机已经就位,主人准备收割苜蓿……额尔定图的牧场展现了现代牧场的景象。
库房坐落在牧场一角,里面堆放着玉米青贮、苜蓿、甘草、豆粕等各种饲草料。按下电钮,库房里的粉碎机、搅拌机嗡嗡地转动起来,精心搭配的饲草料经过粉碎、搅拌,被传送到自动喂食带上。
额尔定图的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锡尼镇附近的草原上,一家3口人有4000亩草场,另外还承租草场7000多亩。目前,他家喂了1500多只羊,只雇了1名帮手。
“我小时候,父亲每天骑马放牧,当时家里只有130多只羊,再多就管不过来。按当年的水平管理我现在的羊群,至少需要8到10个人,现在两个人就能胜任。”46岁的额尔定图自信地说。
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各地草场分包到牧户,随着机械、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全区牧业现代化水平和劳动效率大幅提高,一些会技术、懂经营的牧民率先脱颖而出,已经发展成为像额尔定图这样的“现代牧场主”。
王楚格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塔班陶勒盖嘎查的牧民,不管身在何地,他都小心地带着手机,“有了它,牧场里的情况一目了然”。
2016年,王楚格在草场上安装了一台旋转摄像头。他拿出手机向记者演示,住房、羊圈和草场等视频画面十分清楚,手指一点就可以给羊自动投料、饮水,“再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信号,就可以操作。”
王楚格家有3900多亩草场和300亩饲料地,养着400多只羊。依靠播种机、饲料粉碎机、自走式喷灌机、自动喂食机和饮水机等众多设备,他和家人把牧场管理得井井有条。
“过去牧民要冒着严寒酷暑到草原上放牧,更不敢放下羊群出远门。现在,只要按按开关,手机屏幕上点几下,足不出户就把活干了。”王楚格笑着说。
劳动强度低了,劳动力被解放出来,牧民们开始围绕牧业发展各种经营项目。
额尔定图联合周围的48户牧民成立了合作社,每年收购肉羊,再育肥、屠宰后出售。去年,他一共出售了5200多只羊,其中屠宰后销售的有3000多只。
饲料配方是他在大学教授的指导下摸索出来的,由于没有添加剂,是名副其实的有机羊肉。他说:“为了保证羊肉质量,我每年控制养殖规模,每斤卖57元都供不应求,主要是供鄂尔多斯和西安、北京等地的老客户。”去年,他家纯收入近40万元。
“育肥一只羊的利润只有100元左右,如果屠宰分割,一只羊的利润可以达到300元左右。”额尔定图告诉记者,之前他找旗里的屠宰厂代工分割羊肉,减少了利润,今年他和几个牧户投资160多万元,正兴建一个机械化屠宰车间。
日子一天天富起来,额尔定图家的生活条件也明显改善。他的住房颇有乡村别墅的味道,在绿色草场一旁,几排平房错落有致,正房室内装修精致,偌大的客厅里摆放着液晶电视、消毒柜等电器、家具和花草。
早在9年前,他就在锡尼镇买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楼房,前几年又买了一台高档的宝马轿车。目前,他的父母和孩子主要在城里生活,他和妻子也经常回城里住。
王楚格投资20多万元人民币,在草场旁边搭了一大一小两座蒙古包,夏秋两季开办“牧家乐”。记者看到,蒙古包里铺着地板,有桌有炕,旁边摆放着平板彩电,可同时接待近80人就餐。
他还经常到西安等地,利用闲暇在牧区经营二手车生意。“去年算下来,总收入有35万元左右吧。”他含蓄地说。
2000年,王楚格在鄂托克前旗政府所在地买了楼房,不忙时就与家人去城里住。“跟过去比,一些牧民像我这样变‘懒’了,生活却越来越好。”他幽默地说道。
|
|
上一篇:自治区民委组织召开蒙古语文工作相关法规文件专家评审会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